华体买球

企业概况

历史的几个节点

  • 分类:三线建设记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2-25 17:4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1965年到1977年是自贡长征机床厂的初创时期,中间又有十年“文革”造成的动乱。在这段时期的长征机床厂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记忆:1965年,机械工业部二局批准北京第一机床厂包建自贡机床厂方案。1966年5月,北京第一机床厂800多名职工告别首都北京,内迁自贡。   1966年6月,第一批五台铣床出厂,标志着自贡机床厂正式建成投产。   1966年9月,文化大革命正式波及长征机床厂,长达十年的停滞开始。   1977年,十年“文革”结束,长征机床厂开始渐人正轨。

历史的几个节点

【概要描述】1965年到1977年是自贡长征机床厂的初创时期,中间又有十年“文革”造成的动乱。在这段时期的长征机床厂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记忆:1965年,机械工业部二局批准北京第一机床厂包建自贡机床厂方案。1966年5月,北京第一机床厂800多名职工告别首都北京,内迁自贡。

  1966年6月,第一批五台铣床出厂,标志着自贡机床厂正式建成投产。

  1966年9月,文化大革命正式波及长征机床厂,长达十年的停滞开始。

  1977年,十年“文革”结束,长征机床厂开始渐人正轨。

  • 分类:三线建设记忆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2-25 17:43
  • 访问量:
详情

第一节:1965——1977年初创的长征机床厂

  1965年到1977年是自贡长征机床厂的初创时期,中间又有十年“文革”造成的动乱。

  在这段时期的长征机床厂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记忆:

  1965年,机械工业部二局批准北京第一机床厂包建自贡机床厂方案。

  1966年5月,北京第一机床厂800多名职工告别首都北京,内迁自贡。

  1966年6月,第一批五台铣床出厂,标志着自贡机床厂正式建成投产。

  1966年9月,文化大革命正式波及长征机床厂,长达十年的停滞开始。

  1977年,十年“文革”结束,长征机床厂开始渐人正轨。

 

第二节:1978年具有历史意义的科技成果奖

  1977年,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对于中华民族,这场动乱造成的严重后果将需要用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弥补。

  恶梦醒来是早晨。

  自贡市长征机床厂很快便结束了混乱,走上了生产科研的正轨。

  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科研的正常秩序,再一次说明了这个厂矿的管理制度完善,说明长征人是当时中国整体素质较高的工人,长征人的纪律严明,爱岗敬业,具有理想一直是自贡市工矿企业的标杆。

  长征公司现在的党委书记在接受笔者果访时曾说过,他参加工作刚到自贡长征机

  床厂,就被她的大企业气深震慑住了,他说他在那时,才真正地明白了什么叫“企业"。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自贡长征机床厂很快便恢复了正常。

  他们擦亮蒙尘已久的机器,打扫干净自己原本十分熟悉现在却有几分陌生的车间。随着机器轰鸣,机床旋转,自贡长征机床厂又恢复了一个工厂应有的生机。

  同时,自贡长征机床厂成立了科研小组,这个科研小组还带有十分浓重的“文革"味道,叫“三结合"小组。那时全国的科研小组都采用这种三结合形式,由干部、工人和知识分子组成。那时开始认识到知识分子的重要性,开始使用知识分子,开始把知识分子放到重要的岗位上,可是由于长期养成的思维惯性,这种对知识分子的使用还是小心翼翼的,还是试探性的,还需要有干部和工人站在知识分子旁边甚至充当他们的领导。

  这种事情今天看来很可笑,可它是真实的,它是历史,我们就是这样摇摇摆摆走过来的。

  不管怎么说吧,自贡长征机床厂的“三结合”科研小组成立起来,开始了对“XFY716”液压仿形铣床的研究。这种仿形铣床在当时还属尖端,当然这种尖端是指国内尖端。

  1978年,自贡长征公司“三结合”科研小组研制的XFY716液压仿形铣床成功投人生产,为自贡长征机床厂迅速占领市场抢得了先机。同年,XFY716液压仿形铣床获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

  同样是1978年,长征机床厂实现盈利,结束了十年动乱以来的亏损局面。

  这个科研成果奖对于长征公司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它让长征公司从此占据了机床,特别是铣床科技的制高点。从此,长征公司在我国机床行业特别是铣床领域一直占有科技上的先导地位,使今天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这次扭亏对于长征公司也是重要的,它检验了长征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劫后重生的能力。而且,长征公司用一次又一次的跌倒爬起的经历向世人宣布,长征公司可以从逆境中走出来,长征人是不会倒下的。

 

第三节:1978——1983年工作重心转移

  1987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最为重要的意义是决定了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战略转查它使中国从此走上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实宜在在搞建设的正确路径。

  长征机床厂顺应历史潮流,开始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开始了一个工厂应该有的秩序建设——更重要的,是生产秩序的建设。

  1978年到1983年,长征机床厂的领导班子花大力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领导班子解放思想理直气壮抓生产;让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适应工作重点转移后的工厂管理,学会用经济的方法而不是行政的方法来领导和管理企业;重点解决企业“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低、效率低”的“三低”现象。

  我手里有一份长征机床厂1979年奋斗目标可以佐证一些当时的情况。1979年长征机床厂在逐步实现重点转移过程中,要求达到的规划目标是:

  ①工业总产值保证达到950万元,力争突破1000万元大关;

  ②利润总额实现140万元,争取达到150万元;

  ③产品质量在保持稳定合格的基础上,生产20--30%的一等品,铸件废品率达到15%以下,力争达到10%;

  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发展新型品种,产品发展,争取出口,打人国际市场;

  ⑤大搞铸工机械化,铸件合格品力争达到1200——1500吨。液压车间和大型车间力争今年建成。

  从这份资料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重要信息,这就是长征机床厂已经走出“文革”的动乱,开始恢复一所工厂应有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

 

第四节:1984——1992年技改和完善

  在1984年到1987年的这段时间里,长征机床厂主要工作有两点:一是完善建厂时由于“三快”而来不及完善,后又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搁置的各种基础设施;二是加大了技改力度,为长征机床厂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长征机床厂是从第五个五年计划开始的。

  “五五”期间,共投资500万元,建成了年产3000吨铸件和年产500吨锻件的铸、锻车间。

  “六五”期间,投资433万元,建成了年产1200吨热处理件的西南热处理中心。为改善铸工劳动条件,建成了铸工液压清砂系统。同时还补充增添了一些必要的设备仪器。

  这两期的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冷、热加工不配套和搬迁时的遗留问题,起到了填平补齐的作用,使长征机床厂初步形成了基本的独立生产能力。

  这期间的技改主要是通过西班牙王国政府贷款400万美元,购置车削及铣削中心9台设备。

  这段时间还建成了空调数控机床装配厂房,同时引进了德国数控导轨磨床。这段时间的产品开发主要有同美国进行技术合作研制出的XHK718数控仿形铣床和引进日本技术合作开发出的XKFM716数控仿形铣床。

  这些大动作的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不但为今后的生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而且使长征机床厂的技术从国内封闭型向国际化迈出了第一步。

 

第五节:1988——1997年企业现代化制度的建设

  1988年到1997年,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思维最活跃,形式最多样的时期,有人形容这段时期的国企改革是“苍山夹乱流”。

  当时的自贡市长征机床总厂也开始了这次现代化企业的各种尝试。

  这种尝试主要集中在用人制度的改革;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借助上市推进现代化

  制度建立;资产重组等。

  这种改革尝试主要有以下一些动作。

  1987年,经自贡市人民政府批准,自贡市长征机床厂实行股份制试点,长征机床厂

  正式改组为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开始股份制与公司制的摸索。

  1992年,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开始用工制度改革尝试。

  1992年,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按股份制规范化运作。

  1993年,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由国家体改委批准,作为股份制试点企业。

  1995年11月1日,川长征A股票在深交所上市,开始资本经营的尝试。

  1995年12月,长征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与英国桥堡机床有限公司合资建立“成都长征——布里奇波特机床有限公司”。开始中外合资尝试。

  1998年5月,同托普集团实行资产重组,进行资产多元化摸索。

  这段时期的摸索,为今后长征公司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华体买球

Sichuan Changzheng Machine Tool Group Co., Ltd

©2020版权所有 华体买球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01953号